close

15.02.2011 

Théâtre Panopée

 

如果照鏡子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影子並不跟你同步動作,你該如何自處?

這個四方黑盒子劇場裡,觀眾席坐在左右兩側,另外前後兩道牆則是被投影的白幕取代。 舞台正中央有一架從觀眾進場即閃爍著錄影紅燈的現場攝影機。

 

兩男兩女共四位舞者,穿著顏色鮮艷的日常T恤及寬鬆長褲。面對著鏡頭,以及較遠處的白幕投影交頭接耳著。慢慢地,我們會發現投影的動作顯然是一個leader,場上的舞者開始摹仿著30秒前自己被錄下的動作。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這時刻揭曉了整場表演的遊戲規則。編舞家和觀眾必須在此時建立並且接受這一"動作(original)-錄影-播放-動作複製(copy)"規則,才可以進入下一個遊戲場景。

 

如果我說四位舞者是ABCD。只有一位可以是leader,其他人則依續摹仿著前一個人的錄像。所以永遠有多一個原創身體,以及少一個複製身體 (A開始動作,B摹仿A的錄像,C摹仿B的錄像,D摹仿C的錄像)。而就在這樣理論上應該要是動作相同的過程中,我們更清楚地看見同一個動作,可以有多少種演繹方式。舞蹈是當下這個時間的藝術!即使只是30秒的差別,我們也無法完全複製另一個人的動作。即便只有30秒的差別,我連我自己的動作都無法再度複製。

動作上並不困難,但卻都徹徹底底地玩到極致。走路,呼吸,坐下,奔跑,焦慮,疑惑,茫然,驕傲,挑臖,虐待,脫下,穿上.....

作品名稱"ICI"在法文中本來只是單指地理上的“此地”,我卻把她延伸解讀為攝影機(Camera)所投射出的兩個我(I)-->ICI。兩個我,本應有著主客之分(身體->身體錄像)。而今卻在另外三個它者的加入之後,讓身體錄像成為了某ㄧ層級的主人(當然所有人全部得要臣服在第一位leader所給出的動作之下)。動作與複製動作之間的精準無可挑剃,但是時不時也會感受到編舞家是如何精密地在計算整場表演的演出節奏以及動作分布,以將觀眾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當然,一個有著所謂“科技參與”的表演,最害怕的就是主事者只想著要如何“玩”這個科技玩具,而忘記了一個“人”在這場遊戲中的角色以及存在意義。但是在這做品中最讓我驚艷的就是編舞者並不只把舞者當作工具,相反地,舞者有著情緒線可以表達他們對於自身“影子”"鏡像"反客為主的主導性的疑惑與不滿,進而舞者利用這些時間差,用一種詼諧的方式,擺佈其他需要跟隨自己錄像的夥伴們。整場表演,就在這淡淡顯現地人性穿插之間,安靜地結束。

 

這是一個輕鬆可愛簡潔的小品。編舞者完全沒有離題,也沒有忽略了科技與人之間的主客關係可以如何扭轉彼此關係的這一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zjiunli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